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vivo X50系列背后美学故事 用美与用户产生情感共

来源:美与时代(上)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0-09-04

【作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要】:5月30日,我们来到了vivo全球总部,在这里的雅致美学空间,我们看到了关于vivo X50系列背后的故事,关于设计、关于美感…… 在此次小型沟通会上,我们看到了大量的vivo X50系列的设计

  5月30日,我们来到了vivo全球总部,在这里的雅致美学空间,我们看到了关于vivo X50系列背后的故事,关于设计、关于美感……

  在此次小型沟通会上,我们看到了大量的vivo X50系列的设计手稿,并与vivo X50系列设计师任安和余锋进行深度的交流,任安是vivo X50系列的设计师,余锋是vivo工业设计的总经理。

  这一次,全新的vivo X50系列延续vivo设计的初心和X系列设计风格,以“雅致”为核心设计理念,希望通过简洁有秩序感的设计语言与用户产生共鸣。

  回顾vivo X系列设计的代表作——vivo X1,以雅致、简洁、纤薄的设计风格在当时手机动辄1.5厘米的时代做到了6.55mm的超薄机身,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薄的智能手机。

  沿着雅致、简洁、纤薄的设计理念,2018年的vivo X23 “光感美学”的优雅设计和2020年初的全镜面设计的vivo X30系列AW联名限定版都大受好评。

  在vivo X50系列上,将会带给我们什么惊喜呢?

  从这些年X系列的产品设计来看,优秀的工业设计伴随着X系列从诞生到至今,每一代的设计或许不是最炫目夺人的,但基本都是很简洁,很优雅,很舒服的。

  从这一个设计理念出发,vivo不断对X系列产品设计进行深入研究和细致定义,知晓消费者的自我意识愈发强烈,X系列产品便以科技为底色,致力于塑造专业影像表达的同时,用色彩向消费者传递质感生活和人文时尚风格。

  而色彩作为设计语言中最直观生动的表达,因此从自然界获取色彩灵感也是一种很讨巧的方式。

  自然界中的绝大部分彩色,都可以由红黄蓝三种基色按一定比例混合得到。

  所以色彩在不同设计师的手上就有无限种可能性,或安静内敛、或热烈奔放,也赋予了人们无穷想象,或积极向上、或低调纯粹。

  X50系列的配色设计在保持雅致、简洁的基础上也参考了很多流行色彩搭配,包括和法国设计趋势研究公司——卡琳等设计机构保持长期合作,紧跟国际潮流趋势。

  经过千百次的色彩调配,报废了近六百个手板后,X50设计团队最终将“液氧”、“引力”、“黑镜”和“浅醺”四款无比迷人的色彩呈现在消费者眼前。

  为了缩小机身厚度,X50 Pro采用了3D柔性曲面屏以及COP封装技术,重量更轻,黑边更窄,X50整机厚度薄至7.49mm。

  X50系列大范围使用了AG磨砂工艺,带给人朦胧的视觉感受的同时还可以带给柔和细腻的触觉感受,从而使底部镀膜的光看起来非常柔和。

  圆角矩形作为生活中常见的形状,几乎所有地方都可以看到,在生活中,物件棱角如果过于锋利,则显得不够安全;相比棱角过于尖锐以至于让人觉得冰冷,圆角的设计反而让人更能感受到温度。

  vivo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灵感,设计了R3摄像头矩阵(R3 Camera Matrix),追求简洁、明朗、利落,回归了X系列伊始的安静,既贴合了摄像头矩阵的专业感,也为纯视觉感官带来了长久未见的新鲜与创意。

  由于镜头微云台的加入,凸起的高度对于视觉美观、持握手感都造成了破环,而vivo设计师独出心裁的双色云阶(Two-color Step)化解了云台和主摄凸包的总厚度,双色云阶如云层层层叠上。

  第一阶云层为承载主摄、人像和广角的高阶梯,第二阶为承载潜望的中阶梯,与电池盖的(第三阶梯)主题色遥相呼应,配合围绕模组一圈的cnc亮边,仿佛这台手机的“主题色卡”,使整个影像模块既专业严谨又有设计心思,再次完美融合了科技和人文。

  vivo X50系列以“雅致”二字始终贯穿,通过简洁、精致、有秩序感、高级的设计语言与用户产生情感共鸣,这种化繁为简的设计理念让X50系列回归vivo的设计初心。其中,浅醺、液氧、引力三款配色采用了全新的AG磨砂工艺,可以带来细腻柔和触觉感受的同时,呈现出平静朦胧的视觉感受,为用户带来视觉与触觉的双重柔美之悦。

文章来源:《美与时代(上)》 网址: http://www.mysdzz.cn/zonghexinwen/2020/0904/425.html

上一篇:人仍是该有一些美与善的需求,可以达到道德的
下一篇:身材比不上52岁“老母”同框比美女人味更足,美

美与时代(上)投稿 | 美与时代(上)编辑部| 美与时代(上)版面费 | 美与时代(上)论文发表 | 美与时代(上)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美与时代(上)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